波尔多沿河靠北的 Bacalan 区有一道船闸将一片内湖和加隆河连通,内湖里停泊着各式私家小船。这片区域里有着造型奇特酷似雪地靴的波尔多红酒城,还有很多刚建好或者正在建造中的新式住宅楼。在 Bacalan 区南边有2012年刚建好的横跨加隆河的垂直升降大桥 Pont Jacques Chaban-Delmas ,之前在鲁昂也有一座类似的,不过波尔多的是欧洲最长的同类桥。
所以 Bacalan 区给人的感觉就是现代化,但又有点加速过猛带来的荒芜。能拉起桥面几十米让大船进入港口的新桥和历史两百年的波尔多老石桥,就是 Bacalan 区和波尔多老城区间差别的最好写照。
不过有个二战时期的潜艇基地潜藏在这个建设中的新区中。与红酒城和新式住宅多彩的玻璃与外墙完全不同,它低蜷在水面上,但嘴巴还是大张着,从1940年到如今未曾动过。动辄五米厚的混凝土就像厚实的肌肉一样让人发怵,发黑的墙面毫不掩饰它曾经遭到过的轰炸,只不过那些轰炸似乎和挠痒没太大区别。潜艇基地叫 BETASOM, 最开始由意大利人建造,后来被德军改造成著名的 U 式潜艇的藏身之所。
如今一部分潜艇基地靠西北的四个潜艇泊位被改造成了一个灯光艺术展览场所,名为 Bassins des Lumières ,姑且翻作「光影池」。光影池的建设在今年才完成,第一个长期展览从今年的六月持续到明年一月,从夏天开始同事们就开始提到它,某个周末我们也曾打算去,不料为了抄近道,妄图挑战谷歌地图,走到了潜艇基地相对于光影池的另一侧,并且似乎没有可步行的道路能让我们迂回,再加当时仍是酷暑,只得作罢,索性去了不远的航海博物馆,此馆属科普性质,模型什么的不少,不过票价略贵,稍显不值。
从侧边的门可以进入到潜艇基地内部。几米厚的墙内部的世界非常出乎人的意料,黑暗把漫长的八十年带来的残缺统统遮掩,灯光秀还没正式开始,指示性的灯光和背景音乐让人好像置身于还没开场的电影院,而四个船坞就像四个影厅。水是将潜艇基地与普通大仓库区别开来的关键。黑暗中的水面总让人有点发怵,仿佛随时会有生物从里面窜出来。船坞里面的水也不知能否和外面的水有足够的流通,让人担心万一落水是否会在几十年的死水中无法挣脱。
不过灯光秀一开始一切就不同了。每个船坞都是相通的,但之间也有混凝土墙起到分隔船坞和支撑顶部的作用,所以墙面层层叠叠,每面墙上都会有灯光投影,再加上水面的倒影,相似的画面在多个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墙面和水面上同时呈现,整个基地瞬间奇妙了起来。先播放的影片是以画家保罗·克里的作品为主题,他的作品比较抽象,色彩鲜明,把基地装点得像五光十色的童话。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幅海洋主题的画,后来我在网上看到名为《鱼的魔术》,里面的鱼丑丑的,形状都非常几何,突兀得不太自然,还有些几何形状的海底植物。事后但看画作的感觉和当时在基地里的感觉完全不同,因为展览中的画作都被后来的艺术家们添加了动态的效果,鱼儿是游动的,嘴里也会吐出气泡,海底的声音在耳边萦绕,一切都让画作立体了起来。保罗·克里当年也在魏玛包豪斯当过老师,看来我当时在博物馆肯定是没有仔细看了。
第二部分的影片是以维也纳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特为主题的。他的画以人像偏多,虽然风格也比较特别,表现力很强,但整体在与场馆的结合上我觉得不如第一步影片。两部影片中见还插有一个小短片,模拟了船坞闸门打开,潜艇缓缓开进来的场面,一时间颇能以假乱真。
之前各种灯光展我其实也有看过一些,鲁昂的大教堂,贡比涅的教堂似乎也有过,但这次最与众不同的,大概还是潜艇基地这个身份吧。潜艇总是让人恐惧,对它们来无影去无踪的幽灵行径感到恐惧,哪怕想象船员困在数千米深的海底动辄数月,没有新鲜食物,没有阳光和风,都足以让人恐惧。这个基地也是当年法国的敌人们建造的,那些曾在这个基地里修养身息的怪物们相比让过不少人葬身海底。而如今这一切都变成了一片神奇的画布,依托先进的科技给人们带来无与伦比的沉浸,这种反差的感觉成为一种潜意识在脑海里,也让人更能享受这个展览。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与大教堂等单向的灯光展不同,这里的灯光是无处不在的,360度环绕着的都是画布,所以其他的观众不再是必须踮起脚尖逾越的障碍,而是成为了景色的一部分。相隔几十米远,在水池另一头的观众的剪影完美地融入进了灯光秀中,让这一切显得更加动感而真实了。